校内新闻

校内新闻

校内新闻

戏曲艺术家阎更平:慢水渗倒墙,笨功出细活

校内新闻 郑州豫剧学校 2022-03-18 09:52:18

阎更平
戏曲艺术家阎更平:慢水渗倒墙,笨功出细活 (http://www.nagood.com/) 校内新闻 第1张

阎更平(1918—1982)陕西长安人。秦腔名须生。1930年入甘肃平乐社随刘易平学艺,先后在甘肃、咸阳、西安等地搭班演戏,1955年入陕西省戏曲研究院。他文武兼备,既能演偏重唱功的《血泪仇》,又能演翻打扑跌的《临潼山》。他戏路宽,黑白不挡文武兼备。唱腔刚直苍劲,豪迈有力,行腔抑扬顿挫,运转自如。还曾向京剧麒派、蒲剧学习《徐策跑城》。代表作主要有《临潼山》《祭灵》《徐策跑城》《赵氏孤儿》《屈原》《血泪仇》等。曾获得陕西省第一届戏剧观摩演出大会演员二等奖。
戏曲谚语云:“台上三分钟,台下十年功。人前露脸显贵,背后吃苦受罪”。因而,大凡名家,都是忘我劳动、备尝艰辛的人。天赋聪慧者尚且如此,资质不敏者尤需承受更多的磨砺之苦。
阎更平属于后者。平心而论,先生在艺术上不是天才,缺乏那种特有的灵慧之气。可贵的是,他有一股“慢水渗倒墙、笨功出细活”的牛劲,吃得下苦,耐得住磨,经得起熬。别人排戏,导演说一两遍就行了,他却需要三四遍或者更多一些。一旦记下了,他就“下茬”去练,吃饭睡觉走路甚至上厕所都在琢磨。再上排练场,他的表演往往令人刮目相看,一句念白,一句唱腔,一个眼神,一个动作,都很扎实,没有似是而非的东西,而且从来是动真的——真听真看动真情,满腔满调大嗓门。想让他省点劲,省点声,他说不行,“压着嗓子找不见向”,用现在的话说就是“找不到感觉”。凡给他排过戏的导演都说:“阎老先生进戏虽慢,但非常投入,一招一式,从不马虎。”而同台演员也都知道,为了完成角色任务,塑造好人物形象,阎老所付出的心血汗水、所遭受的那份艰难和煎熬。
1958年,在当时“大跃进”的形势下,戏曲也要放“卫星”,从写到演几天就是一本戏。剧院一团排练创作现代戏《高山流水》,阎老担任主要角色,他文化程度有限,背词本来就很吃力,谁知刚记熟了,剧本又改了,老词新词混在一起,弄得他心急火燎,吃不下睡不着,一个人跑到偏僻角落,钻在荒草窝里背台词。实在记不住的地方,他急得抱头痛哭,恨自己咋这样笨。可哭罢之后,照样一字一句往下背,这“硬骨头”还是被他啃下了!
正是这种笨功苦磨的精神,使阎更平在艺术上不断精进,登上一个又一个艺术巅峰。
戏曲艺术家阎更平:慢水渗倒墙,笨功出细活 (http://www.nagood.com/) 校内新闻 第2张戏曲艺术家阎更平:慢水渗倒墙,笨功出细活 (http://www.nagood.com/) 校内新闻 第3张戏曲艺术家阎更平:慢水渗倒墙,笨功出细活 (http://www.nagood.com/) 校内新闻 第4张戏曲艺术家阎更平:慢水渗倒墙,笨功出细活 (http://www.nagood.com/) 校内新闻 第5张

阎更平《赵氏孤儿》选场
阎更平《大报仇》祭灵
张晓斌《铁骨英风硬汉子》节选
编辑/刘军  审核/杨瑶  终审/何军
往 期 精 彩
※ 昝金香:留得伶名一段香※ 刘茂森:不像不是戏真像不是艺※ 宁秀云:为艺术忍剧痛二次开刀※ 宋上华《杀狗》受惠于封至模先生※ 曹海棠:程砚秋一句话激励她前行※ 刘晓玲《三上轿》艺术和生活的完美统一※ 刘茹慧《辕门斩子》到底有多火!※ 刘毓中:这次我宝珍把力出咧(打开点击“关注”,了解陕西戏曲广播)

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: 陕西戏曲广播


郑州豫剧学校 | 郑州市戏曲学校 | 郑州戏曲中专学校 | 河南艺校五年一贯制大专 | 河南艺术学校招生 | 郑州音乐中专 | 郑州中专学校 | 郑州市艺术学校 | 郑州音乐中专学校 | 河南艺校3+2大专 | 郑州艺术五年一贯制大专 | 郑州音乐艺术大学
本站内容来源于网络搜集或网友推荐,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!